close
美國總統歐巴馬(Barack Obama)4月訪問亞洲未能與日本就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(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,TPP)」協商達成廣泛共識,這告訴我們在社群網路發達、民智已開、所得分配差距擴大的年代,要擺平各方利益來敲定自由貿易協定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雖然TPP、「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(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;TTIP)」談判遲遲沒有重大進展,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,但地球不會因而停止轉動,智慧型手機、應用軟體(App)/服務照樣熱賣、低頭族照樣「低頭」,意氣風發的軟體/社群網站大廠照樣以Billion dollar(10億美元)為單位大肆收購同業。
台灣終端科技產品品牌廠商不夠「軟」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實,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宏達電(2498)單季營收竟然還不到蘋果(Apple Inc.)iTunes/軟體/服務部門銷售額的四分之一!
親愛的台灣企業大老闆們,當你們要年輕人勇於走出去面對挑戰的時候,何不站出來發揮影響力、協助台灣教育由下而上徹底轉型?現在就請用同樣堅定的口氣、決心幫幾年後進社會的年輕人(現在是幼兒園、國小/國中學生)排除不必要的學習障礙、可別一碰到教育界反對聲浪就退縮。記住,協助年輕人走出去、跟外界競爭是你們的中心思想,別再五分鐘熱度。
《美國電腦系統設計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》
就如前面所說的,低頭族不會因為服貿/TPP沒過就不「低頭」。英國政府要讓每位5-16歲學生都學程式語言也不是沒有原因的。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,多數美國軟體開發商所投入的電腦系統設計及相關服務(Computer System Design And Related Service)產業2014年3月就業人數年增3.64%(月增0.4%)至174.17萬(見圖;圖表來源:FRED)、創歷史新高。
2010年3月以來,這個產業的從業人員年增幅就不曾出現負值、堪稱是美國經濟復甦的火車頭。從線圖可以看得出來,自1990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這個行業曾兩度出現明顯回檔、其中又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破裂衝擊最為明顯,但整體而言向上成長態勢是相當明顯的。自1998年開始統計以來,美國民間電腦系統設計及相關服務業工資薪水應計費用僅有4年呈現年減,2012年年增12.67%至1,696.89億美元、創歷史新高。
全球市值龍頭蘋果2014年1-3月iTunes/軟體/服務營收年增11%(季增4%)至45.73億美元、創單季歷史新高,金額快追上麥金塔(Mac)電腦(銷售額年增1%(季減14%)至55.19億美元),比iPod銷售額(年減52%(季減53%)至4.61億美元)高出將近10倍。做為對照,宏達電2014年第1季營收為10.9億美元。
《Chef:近7成美國軟體開發者完全不擔心景氣起伏》
根據西雅圖公司Chef日前公布的一項今年3月針對1千名美國軟體開發者所作的調查,高達69%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職業不會受到經濟衰退的衝擊。調查顯示,過半(56%)受訪者相信總有一天他們可以成為百萬富翁。
91%的美國軟體開發者認為他們是自家公司裡最有價值的員工;89%表示公司高層視他們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軟體開發技能比5年前更有價值:86%的軟體開發者認為他們技能現在更加值錢。66%預期未來12個月將可獲得加薪。四分之三受訪者表示,他們現在的財務狀況比長輩同年齡時期更加穩定。
《軟體業為何紅得發紫?行動裝置成癮者暴增!》
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;WEF)2014年全球科技報告指出,當前海量資料的熱潮足以跟19世紀的舊金山掏金潮、20世紀的德州石油熱潮相比。但,人類行為究竟是出現什麼樣的重大改變、才會有引爆Big Data革命?
Flurry Analytics在2014年3月追蹤全球13億台行動裝置(智慧型手機、平板)、50萬種應用軟體(App)後發現,一般使用者(每天啟動App次數在16次以下)人數成長23%至7.84億;超級使用者(每天啟動App次數在16-60次之間)人數成長55%至4.4億;成癮者(每天啟動App次數逾60次)更是年增123%至1.76億。
根據思科(Cisco)網際網路企業解決方案集團在2011年4月所提出的數據,2003年全球人口約63億、連結裝置數目達5億(平均每人擁有0.08台),2010年全球人口成長至68億、連結裝置數目飆升至125億台(人均1.84台),預估到2015年人均連結裝置數目將進一步升至3.47台,2020年上看6.58台。
普華永道(PwC)公佈的「第17屆年度全球執行長調查」顯示,高達81%的受訪執行長認為,包括「數位經濟、社群媒體、行動裝置以及海量資料等科技進展」將在未來5年改變企業經營形態,比「人口結構改變(60%)」、「全球經濟權力轉移(59%)」、「資源短缺與氣候變遷(46%)」、「城市化(40%)」都還要重要。此次共有1,344位來自68個國家的執行長受訪。
以義大利為例,根據米蘭理工大學本月初公布的數據,去年App產值達254億歐元、GDP佔比達1.6%,2016年可望升至400億歐元、GDP佔比上看2.5%。
《8成美國人預期未來50年人類將開始使用客製化器官》
或許有人會說:軟體業現在當紅、但再過幾年可能就退燒了。哪些產業可能接棒?
根據Pew研究中心4月17日發表的報告(註:1,001位美國成年人在今年2月13-18日期間接受電話訪問),高達81%認為未來50年人類將可從實驗室取得客製化器官;51%認為電腦將可創造出與人類不相上下的藝術品。另一方面,僅能39%預期瞬移物品的科技可以在50年內問世;僅有33%相信人類可以移居外星球;認為人類可以控制氣候的美國人更僅有19%。
有些科技發明雖可望在近期內應驗,但美國人卻抱持不樂見的態度。63%不樂見個人或商用無人機可以在美國多數地區飛行。65%不希望看到機器人成為老人/病人的主要看護者。此外,也有高達66%的美國人不願看到準父母為了讓下一代變得更聰明、更健康或更具運動天分而改變DNA。53%受訪美國人說,如果多數人有一天把資訊裝置植入體內、那將是壞事一樁。
48%美國人說他們有意嘗試無人駕駛車、50%則是不願冒險。全球首富比爾蓋茲(Bill Gates)在接受滾石雜誌(註:2014年3月27日出刊)專訪時曾說,全球有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希望攝取更多的蛋白質、肉類,但這些食物必須耗損許多土地、水資源,因此如何開發出更多嚐起來像肉類的食品是人類值得努力的方向。僅有20%說他們敢嘗試實驗室做出來的肉。
《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力、外語能力扎根請從小做起》
面對上述的趨勢、商機以及挑戰,哪些是台灣有待改進的地方?
WEF公布的「2014年全球資訊科技報告」顯示,台灣在「網路整備度指標(NRI)」排名掉了4名至14名,包括「履行合約程序(第131名)」、「行動電話費率(第90名)」、「立法機構效率(第81名)」、「解決爭議所需時間(第61名)」、「開業所需時間(第53名)」、「司法機構獨立性(第45名)」、「解決爭端法律架構效率(第45名)」等項目表現相對競爭對手遜色許多。
台灣在「企業創新能力」、「知識密集型產業就業人口佔比」這兩項分別排名第19名、第37名。「高等教育入學率」雖高居全球第七名,但「教育體系品質」、「數學與科學教育品質」卻是分別名列第30名、第11名。亞洲國家當中以新加坡表現最好,在這兩項評比分別位居列第3名、第1名。從這裡不難看出,教育體系品質低落(質跟不上量)是導致台灣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。
台灣在「當地競爭強度」這項排名高居全球第二、僅次於日本,顯示年輕人的確應該考慮到其他國家尋找發展機會。台灣跟以內向著稱的日本位居Top 2、寧可留在故鄉也不願出外打拼,執政當局難辭其咎。
共同社報導,Recruit Marketing Partners Co.在2013年3-4月訪問3,256位日本大學生後發現,38.6%表示他們不願赴海外深造。華爾街日報部落格日前報導,研究生院理事會(CGS)統計顯示,台灣申請到美國攻讀碩士/博士學位的人數逆勢下滑4%、連續第3年呈現衰退。
執政者不能現在高談自由貿易協定時要年輕人勇於走出去面對挑戰,卻忘了自己在10多年前否決白皮書提出的雙語及外語小學規劃、高喊「國小應以本國教育為主」。有這樣的教育規劃、安排,新加坡政府只會暗地偷笑、根本不需要把台灣放在眼裡!
台灣有多少教材、課程內容是停留在20世紀?有多少比例跟上APP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的年代?懂得蓋高速公路、高鐵,卻不懂得調整教育內容、改革教育方式?當成年人在用谷歌(Google)搜尋時、校園內卻要學生死背一畢業就用不到的東西,這樣對嗎?
加拿大央行總裁Stephen Poloz曾指出,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成長率主要是受到「勞動力成長(人口成長+人口結構變化)」、「生產力成長(每小時產出)」這兩大變數的影響。舉例來說,如果勞動力成長2%、生產力成長1%,經濟速限(即:潛在成長率)就可達3%。
台灣因經濟無感成長導致勞動力成長出現警訊。簽自由貿易協定只是提升單位產出(含金量)的一部分而已,甩掉陳舊思維與包袱、提升教育品質才是王道。別繼續讓下一代腳上綁著鉛球跟外國競爭對手賽跑!
雖然TPP、「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(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;TTIP)」談判遲遲沒有重大進展,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,但地球不會因而停止轉動,智慧型手機、應用軟體(App)/服務照樣熱賣、低頭族照樣「低頭」,意氣風發的軟體/社群網站大廠照樣以Billion dollar(10億美元)為單位大肆收購同業。
台灣終端科技產品品牌廠商不夠「軟」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實,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宏達電(2498)單季營收竟然還不到蘋果(Apple Inc.)iTunes/軟體/服務部門銷售額的四分之一!
親愛的台灣企業大老闆們,當你們要年輕人勇於走出去面對挑戰的時候,何不站出來發揮影響力、協助台灣教育由下而上徹底轉型?現在就請用同樣堅定的口氣、決心幫幾年後進社會的年輕人(現在是幼兒園、國小/國中學生)排除不必要的學習障礙、可別一碰到教育界反對聲浪就退縮。記住,協助年輕人走出去、跟外界競爭是你們的中心思想,別再五分鐘熱度。
《美國電腦系統設計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》
就如前面所說的,低頭族不會因為服貿/TPP沒過就不「低頭」。英國政府要讓每位5-16歲學生都學程式語言也不是沒有原因的。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,多數美國軟體開發商所投入的電腦系統設計及相關服務(Computer System Design And Related Service)產業2014年3月就業人數年增3.64%(月增0.4%)至174.17萬(見圖;圖表來源:FRED)、創歷史新高。
2010年3月以來,這個產業的從業人員年增幅就不曾出現負值、堪稱是美國經濟復甦的火車頭。從線圖可以看得出來,自1990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這個行業曾兩度出現明顯回檔、其中又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破裂衝擊最為明顯,但整體而言向上成長態勢是相當明顯的。自1998年開始統計以來,美國民間電腦系統設計及相關服務業工資薪水應計費用僅有4年呈現年減,2012年年增12.67%至1,696.89億美元、創歷史新高。
全球市值龍頭蘋果2014年1-3月iTunes/軟體/服務營收年增11%(季增4%)至45.73億美元、創單季歷史新高,金額快追上麥金塔(Mac)電腦(銷售額年增1%(季減14%)至55.19億美元),比iPod銷售額(年減52%(季減53%)至4.61億美元)高出將近10倍。做為對照,宏達電2014年第1季營收為10.9億美元。
《Chef:近7成美國軟體開發者完全不擔心景氣起伏》
根據西雅圖公司Chef日前公布的一項今年3月針對1千名美國軟體開發者所作的調查,高達69%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職業不會受到經濟衰退的衝擊。調查顯示,過半(56%)受訪者相信總有一天他們可以成為百萬富翁。
91%的美國軟體開發者認為他們是自家公司裡最有價值的員工;89%表示公司高層視他們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軟體開發技能比5年前更有價值:86%的軟體開發者認為他們技能現在更加值錢。66%預期未來12個月將可獲得加薪。四分之三受訪者表示,他們現在的財務狀況比長輩同年齡時期更加穩定。
《軟體業為何紅得發紫?行動裝置成癮者暴增!》
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;WEF)2014年全球科技報告指出,當前海量資料的熱潮足以跟19世紀的舊金山掏金潮、20世紀的德州石油熱潮相比。但,人類行為究竟是出現什麼樣的重大改變、才會有引爆Big Data革命?
Flurry Analytics在2014年3月追蹤全球13億台行動裝置(智慧型手機、平板)、50萬種應用軟體(App)後發現,一般使用者(每天啟動App次數在16次以下)人數成長23%至7.84億;超級使用者(每天啟動App次數在16-60次之間)人數成長55%至4.4億;成癮者(每天啟動App次數逾60次)更是年增123%至1.76億。
根據思科(Cisco)網際網路企業解決方案集團在2011年4月所提出的數據,2003年全球人口約63億、連結裝置數目達5億(平均每人擁有0.08台),2010年全球人口成長至68億、連結裝置數目飆升至125億台(人均1.84台),預估到2015年人均連結裝置數目將進一步升至3.47台,2020年上看6.58台。
普華永道(PwC)公佈的「第17屆年度全球執行長調查」顯示,高達81%的受訪執行長認為,包括「數位經濟、社群媒體、行動裝置以及海量資料等科技進展」將在未來5年改變企業經營形態,比「人口結構改變(60%)」、「全球經濟權力轉移(59%)」、「資源短缺與氣候變遷(46%)」、「城市化(40%)」都還要重要。此次共有1,344位來自68個國家的執行長受訪。
以義大利為例,根據米蘭理工大學本月初公布的數據,去年App產值達254億歐元、GDP佔比達1.6%,2016年可望升至400億歐元、GDP佔比上看2.5%。
《8成美國人預期未來50年人類將開始使用客製化器官》
或許有人會說:軟體業現在當紅、但再過幾年可能就退燒了。哪些產業可能接棒?
根據Pew研究中心4月17日發表的報告(註:1,001位美國成年人在今年2月13-18日期間接受電話訪問),高達81%認為未來50年人類將可從實驗室取得客製化器官;51%認為電腦將可創造出與人類不相上下的藝術品。另一方面,僅能39%預期瞬移物品的科技可以在50年內問世;僅有33%相信人類可以移居外星球;認為人類可以控制氣候的美國人更僅有19%。
有些科技發明雖可望在近期內應驗,但美國人卻抱持不樂見的態度。63%不樂見個人或商用無人機可以在美國多數地區飛行。65%不希望看到機器人成為老人/病人的主要看護者。此外,也有高達66%的美國人不願看到準父母為了讓下一代變得更聰明、更健康或更具運動天分而改變DNA。53%受訪美國人說,如果多數人有一天把資訊裝置植入體內、那將是壞事一樁。
48%美國人說他們有意嘗試無人駕駛車、50%則是不願冒險。全球首富比爾蓋茲(Bill Gates)在接受滾石雜誌(註:2014年3月27日出刊)專訪時曾說,全球有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希望攝取更多的蛋白質、肉類,但這些食物必須耗損許多土地、水資源,因此如何開發出更多嚐起來像肉類的食品是人類值得努力的方向。僅有20%說他們敢嘗試實驗室做出來的肉。
《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力、外語能力扎根請從小做起》
面對上述的趨勢、商機以及挑戰,哪些是台灣有待改進的地方?
WEF公布的「2014年全球資訊科技報告」顯示,台灣在「網路整備度指標(NRI)」排名掉了4名至14名,包括「履行合約程序(第131名)」、「行動電話費率(第90名)」、「立法機構效率(第81名)」、「解決爭議所需時間(第61名)」、「開業所需時間(第53名)」、「司法機構獨立性(第45名)」、「解決爭端法律架構效率(第45名)」等項目表現相對競爭對手遜色許多。
台灣在「企業創新能力」、「知識密集型產業就業人口佔比」這兩項分別排名第19名、第37名。「高等教育入學率」雖高居全球第七名,但「教育體系品質」、「數學與科學教育品質」卻是分別名列第30名、第11名。亞洲國家當中以新加坡表現最好,在這兩項評比分別位居列第3名、第1名。從這裡不難看出,教育體系品質低落(質跟不上量)是導致台灣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。
台灣在「當地競爭強度」這項排名高居全球第二、僅次於日本,顯示年輕人的確應該考慮到其他國家尋找發展機會。台灣跟以內向著稱的日本位居Top 2、寧可留在故鄉也不願出外打拼,執政當局難辭其咎。
共同社報導,Recruit Marketing Partners Co.在2013年3-4月訪問3,256位日本大學生後發現,38.6%表示他們不願赴海外深造。華爾街日報部落格日前報導,研究生院理事會(CGS)統計顯示,台灣申請到美國攻讀碩士/博士學位的人數逆勢下滑4%、連續第3年呈現衰退。
執政者不能現在高談自由貿易協定時要年輕人勇於走出去面對挑戰,卻忘了自己在10多年前否決白皮書提出的雙語及外語小學規劃、高喊「國小應以本國教育為主」。有這樣的教育規劃、安排,新加坡政府只會暗地偷笑、根本不需要把台灣放在眼裡!
台灣有多少教材、課程內容是停留在20世紀?有多少比例跟上APP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的年代?懂得蓋高速公路、高鐵,卻不懂得調整教育內容、改革教育方式?當成年人在用谷歌(Google)搜尋時、校園內卻要學生死背一畢業就用不到的東西,這樣對嗎?
加拿大央行總裁Stephen Poloz曾指出,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成長率主要是受到「勞動力成長(人口成長+人口結構變化)」、「生產力成長(每小時產出)」這兩大變數的影響。舉例來說,如果勞動力成長2%、生產力成長1%,經濟速限(即:潛在成長率)就可達3%。
台灣因經濟無感成長導致勞動力成長出現警訊。簽自由貿易協定只是提升單位產出(含金量)的一部分而已,甩掉陳舊思維與包袱、提升教育品質才是王道。別繼續讓下一代腳上綁著鉛球跟外國競爭對手賽跑!
全文網址: 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61ad79e5-ae20-4c44-a0dc-731c57a3860a#ixzz30tcvTjOC
MoneyDJ 財經知識庫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