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萊雅總裁陳敏慧:做自己擅長的事,就能事半功倍

1346813400cd

去年,陳敏慧接下全球最大的彩妝保養集團萊雅(L’OREAL)台灣分公司時,創下兩個紀錄:她是台灣萊雅首位本土出身的總裁,也是集團亞洲區第一位女性總裁。工作不到20年,為何能達到多數人望塵莫及的成就?「一定要找一個你有極度熱情的工作,」陳敏慧不假思索地回答,「知道自己的優勢,就會選擇做擅長的事而事半功倍;加上強烈的企圖心,這會讓我積極去尋找下一步。」

發現專長:

熱愛挑戰與數字,把業務當戰場
攤開她的履歷,從當老師、進廣告公司、念MBA、當業務、做品牌⋯⋯每一個抉擇背後,都有清楚的動機與邏輯,指引她循著與目標之間的最短途徑前進;即使連乍看之下無關的「當老師」,也是了解自己必經過程。

原本,「老師」是陳敏慧的人生第一志願,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她的第一份工作。但她很快就明白,自己其實不是這塊料:她性子急,但教書的步調慢;她喜歡嘗鮮,但當老師卻要重複講述同樣的內容;她很理性,但輔導學生卻需要豐富的愛心與耐心。

於是,她請朋友幫忙介紹「有變化」與「有挑戰」的工作,成為奧美廣告的廣告AE。她發現,出色的邏輯分析與數字能力,以及高度的自我要求,使她在商業環境中如魚得水;達成目標的強烈成就感,也讓她篤定地愛上了「業務」這個戰場。

然而,即使身處廣告人心目中的最高殿堂,陳敏慧還是覺得不對勁。她分析:第一,「業務」並非廣告公司的核心,「創意」才是,但那並非她的強項;第二,廣告公司負責執行客戶的要求,屬於策略規畫的末端,但她更想參與前端的布局,尤其是「打造品牌」。

決定方向後,外文系畢業的陳敏慧決定先補強商業知識。她飛往美國就讀MBA,主修行銷;但她認為「業務」是「行銷」的前哨戰,於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,是在以行銷見長的寶僑(P&G)擔任業務。

選擇舞台:

在「有創業家文化」的企業創品牌
回台灣後,陳敏慧完整的工作經歷,使計畫在台灣推出新品牌的萊雅集團很快找上了她。「我們希望妳能上市一個新品牌。」「多久之內?」「半年!」即使事隔14年,陳敏慧談起往事仍難掩興奮。她解釋,行銷人經常要上市新產品、新活動,但卻很少有機會能打造一個新品牌,「這是一個太難得的機會!」

執行力很強的她,立刻飛往總部,在三周內見了相關主管、蒐集資源,接著回台招兵買馬、洽談通路。6個月後,HR(赫蓮娜)這個品牌便誕生了。「我在職場上追求兩件事,一個是『學習成長』,另一個是『成就感』,」陳敏慧認為,由於法國總部的充分授權與支持,她的兩項需求,都在這次的「品牌初體驗」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。由於表現出色,很快地,集團的主力品牌蘭蔻(LANCOME)也交由她負責。

一度想自行創業的陳敏慧,就此決定要在這家鼓勵「創業家精神」的企業扎根。「我是台灣人,我一定要做到台灣區的總裁!」她同時在自己的職涯羅盤上,定下明確的目的地。她相信,唯有定下目標,才能擬訂執行計畫,做為邁向下一個階段的指引。

《發現我的天才》(Now, Discover Your Strength)提到,有「專注」特質的工作者,每天都在自問:「我要往哪走?」因此,他們每年、每月、每周都會設定目標;他們甚至會「本能地」評估某個行動是否有助於接近目標,並且放棄沒有幫助的行動,因此更有效率。

「一個小成就,是我追求更大成就的動機;接著成就就會像滾雪球一樣,愈滾愈大、速度愈來愈快!」陳敏慧總結了這個良性循環的關鍵,並把它運用到管理上,「同理,如果讓員工嘗到『成功的滋味』,不用強迫他,他自己就會追求更好的表現。」

領導團隊:

明白自己的弱點,用周邊資源補足
盡管是高階主管,陳敏慧依然明白自己並非事事擅長,但她並不覺得挫折。「自己不擅長的事,就交給擅長的人做啊!」她舉例,要舉辦非常有創意的活動,就把最有創意的同事組成任務團隊來發想;要做縝密的分析報告,就由數字分析能力最強的員工來做初步研究。「當你知道自己的弱點,就知道如何利用周邊的資源來補足。」

她深信,能進萊雅的工作者一定都非常優秀;如果暫時表現不佳,極可能是因為在現職無法發揮,或與直屬主管「不對盤」。因此,她一定會把員工調到別的團隊,通常員工就會恢復生產力。盡管如此,每個工作者仍有把「不喜歡做的事」拖到最後再做的習慣;所以主管必須定期提醒同仁,以免造成大麻煩。

「位置愈高,愈要明白『人』最重要」陳敏慧認為,如果從高階、中階主管到基層員工,都能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,自然就能打造一個強大的常勝團隊!

本文取自《經理人月刊》

arrow
arrow

    新享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